核心阅读

  近年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积极推进生态美丽、和谐幸福、富裕小康“三家园”建设,全方位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努力将生态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群山环抱之间,翠绿农田星罗棋布,旅游大巴往来穿梭。望着长势喜人的大白菜,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梭罗沟村种植大户王超对今年的收成信心十足。

  今年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聚焦“生态、产业、乡村振兴”三向发力,阿坝州全方位加强生态保护治理,让农业“兴”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乡村“美”起来。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阿坝大地徐徐展开。

  开展综合治理,筑牢生态屏障

  从阿坝州松潘县镇坪乡麦吉村沿岷江往上游行进,便是岷江源。

  岷江、涪江发源于松潘县,这里也是长江和黄河的重要生态屏障。松潘县2022年度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补给区综合治理项目实施以来成效初显——昔日的裸露山坡已全部种植了云杉和高山柳,枝干挺拔,生机勃发。

  2019年12月,四川松潘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草局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松潘县川主寺镇寒盼村负责对公园部分区域进行生态巡护。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彭措介绍,村里63户人家每户都参与其中,村民定期对公园的环境卫生、防火安全等进行巡护。

  依托岷江源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等,松潘县还建设了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科普馆,开展湿地科普教育。如今,这里常常是游客探寻公园的第一站,也成为上接九寨、下连黄龙的生态研学旅游热门地。

  发源于阿坝州红原县刷经寺镇的白河,蜿蜒流淌150公里后汇入黄河。曾经,红原县草原沙化严重,风一吹全是沙子。如今,白河沿岸随处见绿,大部分区域林草植被盖度达到60%以上。

  在白河流经的红原县瓦切镇德香村,边坡上可见一丛丛矮小灌木错落排列,还分布着不同大小的网格沙障。这是德香村一个沙化土地治理点的景象,为了把流动沙丘固定住,红原县采取“防风阻沙林带+生物沙障+灌草间种+施肥”的方式治理沙化土地。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红原县根据沙丘的不同类型和土地沙化的不同程度,分别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走进若尔盖县黄河大草原,放眼望去,曾经的废弃矿山上,小草破土而出,绿色向远方延伸,一片生机盎然。

  若尔盖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安全屏障。“在若尔盖,因天然地质变化或过往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而形成的裸露基岩,不仅影响草原的美观,还影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若尔盖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用椰壳纤维制成椰丝毯,为草原内局部裸露基岩“盖上毯子”,“椰丝毯既保温保湿,又能防冲刷,适应各种草种生长,为植物提供长期的土壤保湿、防风保温等功能”。

  据了解,自若尔盖国家公园启动创建以来,阿坝州高效推进“若尔盖山水工程”,创建区开工一级子项目17个,完成投资9.7亿元。推进“七大保护”行动、“七大治理”工程,开展黄河上游干支流综合治理和生态防护带建设,全面落实治沙还湿、填沟还湿、限牧还湿等措施,创建区建成生态防护带741.5公里,治理沙化土地22.7万亩,恢复湿地11.1万亩。据测算,公园范围内的花湖湿地水位上升了52厘米,湖泊面积扩大了435公顷,黑颈鹤种群数量突破2000只,白尾海雕、胡兀鹫等珍稀野生动物也在这里落户安家,生物多样性更丰富了。

  开发生态价值,发展乡村旅游

  岷江岸边,硕果累累,藏羌风情的麦吉村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更显五彩斑斓。就在今年之前,还没有村民相信往来游客会选择来这里住宿:“我们这个地方,恐怕不会有人来歇哦!”

  麦吉村地处松潘县与茂县交界处,以种植藏红花椒、高山蔬菜和高山菊芋等为主,与岷江沿线上下游相比,并无旅游目的地优势,游客只是从这里经过,几无停留。但在返乡创业的杜娟夫妇看来,家乡发展旅游大有可为。

  “村里和镇上的干部找到我,鼓励我搞旅游。这其中固然有家乡情结,但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发展的条件,不然我们也不敢贸然投资。”杜娟说,她看中的正是麦吉村海拔相对较低的地理优势、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当地的特色文化。

  “目前来看,效果不错。”杜娟介绍,自今年6月村里试点打造的集食宿娱一体的两家特色民宿试营业以来,来这里的游客就多了起来:“暑期游高峰的时候,房间订满了,有些游客还提出想住在尚未进行民宿改造的村民家中。”在杜娟看来,游客能留下来住宿,和这里相对较低的海拔关系很大。“一些老年人和小孩不太适应高海拔环境,相比周边,我们这里的海拔仅有2000多米,完全可以成为家庭游的中转站。”杜娟说。

  如今,川青铁路青白江至镇江关段通车在即,杜娟正联合村民加紧对民宿进行提升改造。随着动车组开进羌寨,下一个愿景就是村子能从中转站变为周末旅游目的地,杜娟对此充满信心和期待。

  培育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去年产值超56万元,今年有望突破80万元。”50岁的王超是理县大白菜种植致富带头人,一家人在自家的30多亩土地上轮种大白菜和莴笋等。

  王超所在的梭罗沟村平均海拔2600米,是正在建设的理县高原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的重点区域。目前,园区正加快建设育苗中心、蔬菜产业基地、农事服务中心、商品化处理中心、数字农业等项目。

  “良种有人培育、技术有人推广,就连土地边河道堡坎都有人来加固。”借着园区建设的东风,王超的地里建起数字化农业试验田。“大大减少了人工不说,还能对蔬菜生长过程进行精准把控。”种了半辈子蔬菜的王超感慨。

  国道213线,货车往来不断。“明年我的李子还要卖给你。”茂县凤仪镇石鼓村果农喻姚对刘平巧说。在茂县,许多村民都想把自家的李子卖给刘平巧。

  刘平巧是当地出了名的带货达人。2018年,她参加了茂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组织的电商培训班。如今,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她在2021年实现销售额1600万元,2022年实现销售额1300万元。作为土生土长的茂县人,在富起来的过程中,她一直不忘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我参照往年的销售量向村民预付定金签订订单,请他们按照各销售平台的质量标准种植,价格也能得到大幅提升。”刘平巧义务帮助周边村民直播卖货,还带领果农一起提升水果品质,从而增加果农收入。

  在阿坝州,绿色农牧业乘势而上,生态工业振兴崛起,全域旅游蓬勃发展。丰富多样的农特产品、郁郁葱葱的牧野田园、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是阿坝州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土壤”,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阿坝州积极推进生态美丽、和谐幸福、富裕小康“三家园”建设,努力实现“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一首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奋进曲正在阿坝大地激昂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