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大城乡建设力度,提升城乡社区绿化水平、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因地制宜、精准管理,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田园风光、生态湿地……一幅幅山水画卷尽收眼底,工业镇也不再是满眼厂房和烟囱,而是被绿色包裹。

W020230728588143092228.jpg

图为由废弃采石场改造的陕西省西安市天桥湖国际生态区 中国经济网记者秦佳鸣\摄

  宜居宜业绿美城乡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体现,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201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经过不懈努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扭转了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村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卫生观念不断提升,为新发展阶段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要看到,与补齐农村卫生健康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民群众生活品质明显改善的要求相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2021年被誉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升级版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发布。《方案》提出,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高,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断提升,乱倒乱排得到管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明显提升,有条件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顶层设计之下,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的工作方法,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扎实推进相关政策落实落地,取得了积极进展。

  此后,多地省市区先后出台相关政策,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安徽省“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深化农村改厕、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三大革命”和村庄规划建设提升、村庄清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大行动”。北京则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农村环境整治的标准要求,在千余个村庄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和小微水体治理。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有效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2000余个村庄,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9%以上,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提高到99%以上,农村三类及以上公厕比例达99%以上,基本完成农村小微水体治理。

  为重点推进城市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城乡垃圾污水治理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补齐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短板 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的通知》。《通知》提出,要积极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以环境清理整治为先手棋,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优良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整治难度大,需要政策保障、机制创新,要坚持城乡统筹,不断完善农村环境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健全治理机制、巩固治理成效,推进城市和乡村美丽建设齐头并进。(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