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5月25日电  题:鄂东北:红色旅游焕发乡村振兴活力

  新华社记者徐海波、宋立崑

  90多年前,大别山南麓的鄂东北地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如今,这片红色土地着力多产融合,走出一条以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一条古街充满活力

  位于鄂豫交界的长胜街,被誉为“大别山革命第一街”。如今,当地加大保护和修缮力度,让老街成为红色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苏维埃银行旧址、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每走几步,就有一座革命旧址映入眼帘。各式各样的小店夹在旧址间。记者随机踏入一家装修精致的小店,只见红安红薯干、花生、皇菊等商品琳琅满目。店主王琳家住长胜街旁,大学毕业后在南方大城市工作,于2019年回到家乡,开起土特产店。

  “我们卖的都是村里的农产品。”王琳告诉记者,小店每年可以赚20万元,还有10余名村民跟着她致富。

  “90后”阮贵平有一双巧手,在长胜街租下一间小店,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卖手工艺品补贴家用。“平均每月挣2000多元,事情不多,还照顾了家里。”阮贵平说。

  长胜街退休干部赵炳长告诉记者,像王琳、阮贵平一样,长胜街大部分商户都是附近的村民,在街上经营小店,赚钱养家两不误。

  一条公路串起景区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这首革命民谣在鄂东北家喻户晓。

  正如歌中所唱,鄂东北地区绵绵山脉连着丘陵,以前是革命军队生存发展的“宝地”。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因交通不便,文旅发展迟滞。

  大别山南麓的武汉市黄陂区姚家山村,有很多红色遗址。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游客从武汉市区前来,要花上半天工夫,沾满一身泥土,十分影响游玩体验。

  2017年以来,黄陂区与中建三局合作投资建设黄陂北部旅游公路,总投资超过30亿元,破解“乡间小道挤满车”的尴尬。如今,已建成通车81公里,串起姚家山等红色景点和木兰山等绿色景区。

  被誉为“武汉抗战第一村”的姚家山村,还充分发掘绿色资源,重点打造“武汉湿地风情第一谷”香溪谷,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近半村民吃上“旅游饭”。

  一家公司擦亮“红色名片”

  2021年底,七里坪镇成立红安长胜七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将全镇69个红色村庄纳入统一运营,整合酒店、餐馆、民宿、景点讲解等资源,并完善交通、住宿等配套服务,向全国推介红色旅游,擦亮“红色名片”。

  修复一处故居,打造一个景点,带活一方经济。

  如今,七里坪镇20多户村民开起民宿。60岁的熊红娟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她凑齐20万元将老房改建三层小楼,开起民宿。熊红娟对民宿生意充满信心,她说:“今年的利润应该可以比去年翻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