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测算,2015年—2020年,我国生态产品总值(简称GEP)由70.6万亿元增长到82.2万亿元。生态要素转变为生产要素的需求日益旺盛,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首席专家刘桂环分享了她对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将生态产品的内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场景,指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生态资源为核心要素,以生态系统过程为主要生态生产力,通过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市场交易、开发经营等方式将生态产品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产业集合,包括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生态产品监测认证、生态资源权益指标交易、生态资产管理等产业形态。

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产业体系包括哪些部分?刘桂环说:“生态产品第四产业产业重点聚焦生态产业化部分,包括生态产品保护、生产、加工、制造、流通、服务等环节形成的全部经济活动。其中,生态产品保护属于面向上游的产业链延伸,加工和制造属于面向下游的产业链延伸,流通和服务是属于面向服务的横向延伸。”

刘桂环介绍,产业目录的细化细分非常复杂,其所在的课题组仍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研究。

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市场机制有哪些?

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市场机制涉及生态产品交易价格机制、生态产品的交易模式、生态产品交易支撑服务等。

刘桂环认为,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选择适用于不同类型生态产品的交易模式。比如,纯公共性生态产品和准公共性生态产品可采用政府购买方式,经营性生态产品可采用直接市场交易方式。生态产品第四产业交易相关方包括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单位、绿色金融机构等。

南平人均生态产值超6.8万元的启发

刘桂环说:“2021年以来,各地相继发布了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施方案或行动方案,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已经不同程度参与产业发展路径构建。公共性、准公共性、经营性生态产品界定基本清晰、范畴边界基本明确。部分激励型、扶持型政策和管制型措施相继出台实施。”

例如,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正是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实践创新。

在地方实践方面,也涌现出很多好的案例。

例如,福建省南平市聚焦“一座山、一片叶、一根竹、一瓶水、一只鸡”等生态产业,围绕生态产品保护、生产、加工、制造、服务等环节,构建五大产业链支撑体系。根据有关统计,2021年,南平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其中,五大生态产品产业链总产值达1829.23亿元,人均生态产值超6.8万元。

建议建立统计分类目录

针对研究层面,刘桂环建议,加快推动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融互动, 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路径新模式。实践探索包括绿色金融创新实践、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实践应用场景开发等。

同时,刘桂环也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明确生态产品第四产业范围、产业形态,通过培育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引导地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评估产业发展潜力,梳理重点领域清单,加快推动优势领域产业发展率先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推动生态产品第四产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纳入统计体系,将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纳入美丽中国建设等相关规划并作为优先任务。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下,建立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构建可推广的计量核算方法,让产业可观、可感、可统计。三是聚焦生态产品生产、消费、交易、分配全流程构建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