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方案要求,鸡黍镇围绕“鸡黍之约”、“诚信之乡”的特色定位,坚持“以诚待人、取信于民”的工作理念,紧扣“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牵头抓总、人员职责清晰、部门协调联动的优势,初步建立了可持续的“一站式”解纷模式。

  一、工作开展情况

  鸡黍镇党委书记亲自召集并研究部署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确立了“优化机制、务实管用、树立品牌”的总体思路,先期着重进行了机制和体制的探索。办事基本流程为:拉进距离、真诚接访--倾听心声、找准症结--区分“事”“气”、精准分流--专业处置、疏导结合(防止事变气、也得防气生事)--宣传“佳事”、预防坏事--跟踪问效。

  (一)织密一张网络。深入践行“枫桥经验”,建立完善村书记(村干部)+网格员的立体网络,发挥村干部特别是村书记知晓矛盾的“千里眼、顺风耳”、化解纠纷的“先锋官”、缓和情绪的“大象肚”作用,提升网格员线上收集问题、上报事项、跟踪问效的能力,实行“多元合一、一格多员”,将风险预警的神经末梢延伸至最基层。强化“四议两公开”等重大事项议事程序运用,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借助主题党日、民主公开日等规定动作,开展“马扎夜话”、“四邻联动”等点对点协商模式,高效解决群众诉求。今年以来,网格员上报问题45135件全部解决,12345转办解决778件,总体满意度达99%。

  (二)构建一个体系。建立“四帮”闭环管理模式,打通群众—村(村干部、网格员)—管区(包村干部)—综治中心—职能主管部门渠道,通过登记环节统一受理、移交环节分流批转、办理环节分类处置、结案环节归档销号,压实四个关节责任。综治中心兼顾“联络员、协调员、督办员”,负责信息及时互通、进展及时反馈、事项及时办结,将整个事项处理流程串联起来,形成“四帮”闭环管理。点对点对接,“一对一”解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由党委副书记进行批转,实行科级干部、管区书记包核实、包处理、包反馈的模式,属于部门站所处理的问题,分派给科级干部,属于村内自治的事务,交由所属管区处理。

  (三)整合一套班子。推进综治、维稳、司法、信访、调解、反邪教、12345热线(蒜都民生)等工作力量16人常态入驻综治中心,整合公安、法庭、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建立定期和应约会商制度。针对需要多部门联动的事项,探索建立了由政法委员为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8月份以来已召开联席会议4次,均实现问题化解。

  (四)打造一个品牌。结合“鸡黍之约”的故事,找准矛盾调解和诚信文化的结合点,着力优化“诚信源”品牌建设,拓宽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按照有威望、有品行、有学识、有经验、有专业法律知识标准,建立人才汇聚、群众认可的“调解智囊团”。目前,在镇综治中心已建立“诚信源-连士工作室”一处,在31个行政村建立“诚信源”五老工作室,今年以来共调处纠纷98项,满意率达100%。

  二、下步工作措施

  (一)丰富功能,提高工作效能。在整合现有综治力量基础上,增加事前接待亲和力,设置“诚信驿站”,配备茶水、糖果、圆桌等,拉进干群之间距离。群众之间纠纷很大程度上是“憋着一个劲,为出一口气”,这时“诚信驿站”专业调解员可以发挥解气、泄气的作用,没有了气也就好理顺事。对出现反复的案件,发挥心理疏导室作用,及时介入预防,防止演变极端事件。

  (二)拓宽路径,用好社会力量。深入挖掘民间“高手”,建立调解“专家团队”,健全信息公示、点单服务、绩效考核等机制,探索推动调解市场化运转,推动和镇上的工作联席制度优势互补,做到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实现一站式办理。

  (三)根植“诚信”,宣传鸡黍“佳(家)事”。融合“鸡黍之约”故事中“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精髓,充分发挥诚信资源优势,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深入做好“诚信探源”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收集汇总处理解决问题的受理部门、流程、方式等,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并以真人案例等形式,宣传违法的坏处和成本,倡导维护“诚信之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