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深刻且重大的变革,正在蔚蓝的天空中无声地发生……低空经济,成为全球各国竞逐的新赛道。
  在即将举行的奥运会上,巴黎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推出“空中出租车”的城市,打飞的、看比赛,成为现实中的场景。美国、日本等国家都跃跃欲试。
  中国也在加快谋划低空经济产业。就在不久前,一架国产低空飞行器“盛世龙”,从深圳蛇口游轮母港起飞,跨海跨城,仅用20分钟就抵达了珠海的九州港。同样的起点、终点,如果开车需要花费3个小时,是空中飞行的9倍。

  盛世龙eVTOL

  图源:晶报

  智谷趋势观察到,中国还有一位强有力的“种子选手”已经浮出水面——成都。
  这座为中国制造歼20战斗机的城市,已经强势杀入低空经济产业格局之中,未来有望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头羊”。
  背后信号,足以令人重视。
  最会造飞机的城市
  今年年初,成都沃飞长空自主研发的AE200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民航西南局见证下,进行适航技术认证首飞,并且目前已经完成型号合格审定。

  沃飞长空AE200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图源:公众号“成都发布”

  要知道,载人航空器要获得适航认证才能投入商业运营。
  而AE200在适航进程上取得的进展,已经领先了美国Archer、德国Volocopter等同类企业,在低空经济赛道上,抢占了先机。
  事实上,沃飞长空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跻身世界前十的eVTOL研发企业,而就是这样一个业界的排头兵,几天前已经决定,将自家的全球总部及生产制造基地,落地在成都高新区。

  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还表示:
  “在世界先进空中交通领域,成都是能够排进全国前三的,甚至未来会成为全球‘低空经济’的高地。”
  为什么一家低空经济领域的头部企业,会如此笃定的选择成都?
  其实一点也不意外,因为造飞机一直都是成都的强项,这可是一座以造飞机而闻名的城市。
  从上世纪40年代到如今,全球各国对于天空的争夺战从未停息。
  1954年,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首飞成功,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开端,但那时,美国已经凭借1700万的航空客运量,奠定全球航空业的霸主地位。
  经过多年的追赶,如今中国也终于跻身世界航空强国之列,在万米高空上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这一切,离不开成都这样的航空工业重镇在背后持之以恒的付出。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成飞),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为中国制造了歼5甲歼击机,再到后来的歼-7、歼-10、歼-20,一直为国铸剑。
  这,还只是成都航空实力的冰山一角。
  一直以来,大飞机都被视作航空工业的集大成者,目前全世界有能力制造大飞机的国家只有5个,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的“大飞机三剑客”中,C919大型客机机头是成飞民机研制的,并且成飞民机也是国产大飞机机头的唯一定点生产企业。
  运-20军用大型运输机在成都首飞,而其最初使用的发动机涡扇-18,是成都中国航发研制的。
  AG600水陆两栖大飞机,其搭载的通信导航系统,则出自成都中电科航电。
  此外,成都在雷达、仪表电器、系统维修等方面,也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一句话概括,成都就代表着中国最先进,也是最完备的航空工业链条。
  如今全球航空领域的竞争,已经从原先的万米高空变成了3000米以下的低空。
  但这也意味着,在这个高度的空域上,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这,显然是一个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成都不可能错过。
  早在2021年开始,成都就已经在谋划,如何将手中的航空产业链拧成一股绳,发挥出1+1>2的优势,并更好地助力低空经济腾飞。
  如今,成都最大的航空产业集群已经落地青羊区,由成飞、成都飞机设计研究院(611所)等巨头领衔,一系列航空工业产业园区已经拔地而起,而且每一个园区都能量非凡。
  比如国创中心,是我国国防领域第一家、航空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青羊区和611所共同成立的飞设中心,揭牌仅一年,就吸引了37家航空产业链企业,不乏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还有航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这座产业园直接将“工业上楼”用在了航空工业领域,一栋楼的楼上、楼下,就是一条航空产业链的上游、下游。

  青羊区航空智能制造产业园

  来源:公众号“青羊航空新城产业园”

  可以说,在航空工业领域本就已经极为强悍的成都,还在不断乘势而上。
  正因如此,成都才能刚一杀入低空经济赛道,就能立马成为备受瞩目的“重量级”选手。
  成都的硬核实力
  依托极强的航空工业底蕴,成都在低空经济的竞争中,也早有深厚的积累。它有一个别的城市难以比拟的“杀手锏”:
  工业无人机
  所谓工业无人机,就是应用于各种产业场景的无人机。
  不论是外卖无人机,还是田间地头的农林植保,城市中的广域巡航、应急救灾等等,背后都有工业无人机的身影。
  2023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到1174.3亿元,其中工业无人机的产业规模为766.8亿元,占比达到65.3%。
  成都,在这一领域先拔头筹。
  目前,成都已聚集100余家上下游企业,包括中航(成都)无人机、纵横股份、腾盾科技等整机制造企业,基本形成了从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近年来,成都工业无人机规模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工业无人机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前三。
  尤其在大型无人机的产业规模上,成都更是位居全国第一。
  就在上个月,成都腾盾研发的中国首架大型多发无人机“双尾蝎D”,实现了全国首次跨省物流飞行。218公里的航程,仅仅用了50分钟。
  更重要的是,这架无人机的最大载重重量,达到了1.5吨。

  “双尾蝎D”首航场景

  图源:公众号“四川腾盾科创”

  紧接着,中航(成都)自主研制的4吨级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翼龙-2,也完成了在3000米内低空空域的物流飞行试验。
  一百多公里的距离,耗时仅15分钟,还具备快速装卸货物的能力。
  很多人会疑惑,无人机难道不应该是小巧灵活的吗?
  确实,我们一般最常见的外卖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一般只在10Kg左右。
  但是成都的工业无人机,可不仅仅是送外卖这么简单。吨位级的大型工业无人机是智慧物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比如为生鲜冷链产品和医疗用品等货品提供高效运输等。
  除此之外,大型工业无人机在气象观测、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
  2018年,中国气象局启动了无人机气象观测方面的布局和试验,而当时选定的无人机机型,就是中航(成都)无人机研发的“翼龙-10”无人机,后来“翼龙”被应用在南海飓风气象探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目前“翼龙”系列无人机的出口量,在同类产品中已经位居全国第一。
  还有2022年,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当时就是靠着成都腾盾自主研发的“双尾蝎”无人机,挂载光电侦察吊舱、空中基站设备飞抵震中区域上空,为震区的2万5千多户民众提供了通信服务。
  由此可见,成都无人机产业有着多么硬核的实力。
  培育低空经济的沃土
  发展低空经济,成都政、产、学、研各方都在行动,已经形成了培育低空经济的沃土。
  前不久,成都金牛区召开了一场无人机产业链人才、政策、市场要素对接座谈会。
  看似一场平常的会议,却显露出成都在低空经济产业上的深厚积累。
  在说到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时,电子科技大学航天学院的教授现场直接邀请去谈合作。
  因为四川省无人机学院,就是在电子科技大学内挂牌成立的。
  这是一座专门培养无人机领域尖端人才,进行相关科研成果转化的学院,由四川省教育厅、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飞集团、中航(成都)无人机、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建立。
  此外,成都还拥有64所高等院校,其中像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高校,在航空专业都有着极强的实力。
  在谈及无人机测试调试方面的话题时,彭州无人机试验基地的运营企业又发出了主动邀请。
  要知道,彭州无人机试验基地是全国第二、西部唯一的无人机飞行基地,被称为“天空之眼”。
  目前,全国范围内民航局批复的无人驾驶航空基地有20个,其中19个是基于通用机场改造的,只有成都彭州基地依托自然环境而建。
  在这里,从平坝到高山、从山林到湖泊,共有8个试飞场地、14大测试场景,分布于不同区域与高度,可供上百架次无人机起降。

  彭州无人机基地

  图源:公众号“成都发布”

  所有的无人机要想经过出厂测试、合格上岗,都要在测试基地飞上一遭。
  为了近水楼台,彭州无人机飞行基地已经吸引了95家工业无人机企业与无人机管制技术企业入驻。
  对于成都本土的无人机企业来说,这种先天条件,只能说是羡煞旁人了。
  除此之外,座谈会上还有无人机系统方面的专家、网络技术方面的企业,甚至还有一家公司是专门从事导弹、制导与控制领域相关研发、生产的。
  光是一个区,在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路上,就可以聚集起如此多的专家、企业,获得尖端的人才、科研、场地支持。
  可想而知,成都在低空经济发展上的底蕴何等深厚。
  没有一家雄心勃勃的低空经济企业,可以忽视成都这座城市的机遇,背后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
  一是广阔的市场腹地。人口超过2000万的成都,作为中西部的超大城市,辐射腹地广阔,市场空间巨大。
  成都拥有两座4F级的大型民用机场,双流机场和天府机场。
  这意味着什么?
  在我国,能够同时运营两座大型(4E级以上)民用机场的城市只有三个,除了成都,只有北京、上海。
  从全球角度来看,“一城双场”的城市普遍有着两个特点:国际化大都市、辐射范围较大的城市集群。
  北京辐射京津冀,上海辐射长三角,成都则辐射整个中西部。
  最近,国务院批复了《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在这份规划中明确提出,
  “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西南内陆,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
  在国务院批复的20个省份中,获得“战略腹地”这个定位的,只有四川。
  因此,成都注定在中国低空经济战略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关键枢纽。
  二是强大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和数据算力支持。
  要知道,低空经济想要蓬勃发展,无人机的研发制造,其实只是产业链上的一环。
  在现实应用场景中,低空经济还涉及载荷、地面系统,以及下游的产业融合等方方面面。
  5G网络已不能满足低空经济的发展,而是需要更进一步的5G-A网络技术支撑。其速度将比5G提升10倍、时延降低10倍、连接密度提升10倍,定位精度也从亚米级提升至厘米级。
  同时,更加快速的网络传输,也需要更加强大的算力作为支撑。
  而天府数据中心集群作为全国算力网络十大数据集群之一,成都的算力网络放眼全国也是顶尖的。
  种种优势加持之下,成都发展低空经济,可以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打造营商环境“王牌”
  目前,在低空经济产业的支持上,成都已经开足马力,不遗余力地投入,努力打造优越的营商环境。
  在2023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成都首次提出了自己对低空经济的期许:
  打造工业无人机第一城
  前不久,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又将低空经济,正式列入重点产业名单。
  对低空经济,成都也舍得真金白银、实实在在地投入。
  ——无人机新型号产品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一次性奖励100万,超过1个亿,直接奖励300万。
  ——对首次为无人机整机制造单位提供自主研发的原材料或零部件产品,并形成有效供应链的企事业单位,最高一次性奖励300万。
  ——生产的无人机要是能提供电力巡检、应急救援和人工影响天气等生产性服务,并且年服务收入达500万,最高奖励300万。
  ……
  正因如此,成都才有充足的底气,成为中国的“种子选手”,在全球低空经济产业竞赛的争夺战中,赢得关键的一席之地。
  在4月开幕的成都世园会上,低空经济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成都在园区内打造了中西部首个5G-A生态园区,并且规划6条航线、12个站点进行无人机配送,基本覆盖了园区主要场馆。

  成都世园会无人机

  图源:红星新闻

  无人机、网络设施、航线规划、产业融合被串联在一起,织就一幅低空经济的现实样板,如同在空中罗织锦绣,美不胜收。
  成都的低空经济,正在狂飙突进,奔向一个精彩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