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继《新物种战略》北京大学首发之后,战斗蚂蚁再次走进北大讲堂,为来自全国的企业家群体分享可持续增长的战略之道,企业家学员学习热情高涨、课后反响热烈。本文节选了主讲老师赢姐(陈颖颖)部分精彩内容:

  为什么企业的增长越来越难?
  是因为当下竞争战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天中国市场在大多数行业都进入到了心智竞争的时代,而中国企业管理者的思维还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
  心智竞争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选择的激增。今天每一个品类上都有成千上百个产品或品牌在争夺用户。这意味着大多数的品牌,因为无法进入消费者的购物清单而生存艰难,甚至面临淘汰。我们都知道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只要你能生产出商品,就有人买。但是今天,产能大不再是优势,已经成为劣势和包袱,产品质量也不再是胜出的关键,而是成为了参与竞争的基本门槛。
  企业经营的三大误区
  尽管时代发生了巨变,但是我们的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似乎还没有进行思维的转变。我们观察到,今天,很多企业依然存在巨大的经营误区,我说几个比较典型的误区:
  第一个就是,扩张主义,认为产品越多,销售越大;这是典型的加法式思维,在短缺时代,或许奏效,但是在充分竞争的今天,则是巨大的营销灾难。今天越来越多的专注型企业脱颖而出,凭借的恰恰不是多,而是少。新势力三兄弟里的理想,起步最晚,产品最少,甚至少到只有一款车型、一个价格。再看传统车企是怎么做的?产品从大到小、价格从高到低、车型从轿车到MPV,全部都做。结果,产品少的可怜的理想不仅后来居上,而且遥遥领先。这就是聚焦的力量。早些年我们可能认为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但是今天,企业不应该满足所有的消费者,更不应该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求。
  第二个就是,规模主义,认为规模越大,企业越强;中国很多企业都有500强的情结,但是500强,绝不是500大。强大强大,强是大的前提!但是中国的很多企业似乎喜欢本末倒置,普遍关注规模和增速,忽视业务上的护城河,导致很多的增长都是肥肉型增长和肿瘤式增长,这种增长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把企业带入深渊。恒大的衰落、虎头局的暴雷等等,都是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所带来的后果。
  第三个就是,跟随主义,认为跟着走,最安全。跟随策略的背后是缺乏创新和冒险的企业家精神,这种思维长期来看会导致中国难以诞生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产业。短期来看,则是中国陷入内卷的症结之一。比亚迪能够在最近几年一骑绝尘,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最早聚焦到新能源这个赛道。在国内车企还普遍不看好的时期,还在把新能源当做平衡双积分的战术时期,就果断坚决地砍掉燃油车,聚焦新能源,这才让比亚迪享受到了新能源增长所带来的最大红利,以及由此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而抱有跟随主义的车企,则错失了这波红利,也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新质生产力的两个关键点
  国家今年开始所鼓励的新质生产力,在我看来,核心就是创新和聚焦,也是专精特新的一种新表述。企业只有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摆脱增长瓶颈、实现战略增长。而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离不开以下两个关键点:
  1、心智生产力。第一个就是在用户心智中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山头。这个差异化的山头,是企业的主干和护城河,企业需要持续的经营这个山头,直到你成为这个山头的垄断者,成为这个山头的代名词。就像茅台成为了高端酱酒的代名词。品类上的心智垄断,是茅台最大的护城河,也是茅台最大的增长引擎。
  1.创新生产力。第二个就是要找到打造新物种、找到新蓝海的方法。既然到处都是红海,既然红海大家都挣不到钱,就不要继续在红海里挣扎,而是要想办法转移战场,尽可能开创一个自己能够主导的新蓝海。创新未必一定要革命性的发明,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全新的认知。比如近年在瓶装水市场崭露头角的凉白开,正是采用了“心智移植”的方法,也就是发掘心智中的品类资产(开水),然后将其移植到市场当中(瓶装水),进而开创了一个商业新物种(瓶装熟水)。

  在增长日益艰难的今天,流量和促销都是短期行为,不可持续,企业要想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就必须在用户的心智中开辟一个新的赛道,然后成为这个赛道的主导。如果每个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山头,而不再一味追逐风口和模仿对手,那么,或许中国的内卷困境和零和博弈才有可能根本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