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厚德公益基金会发起人李彬、秘书长陈友强、习水县关工委副主任兼云鼎书院院长陈应洋等,分别向张正言女士赠送锦旗、颁发捐赠证书和收藏证书。叶振鹏先生的学生贾绍华、张东明、孟翠连教授参加图书整理和捐赠仪式。
叶振鹏先生1933年10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2022年9月8日在北京逝世,中共党员,1953年至1955年先后毕业于上海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1955年至1978年先后任中央财政干部学校教员和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厦门大学经济系讲师。1979年至1984年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至1994年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兼职教授,全国在职财政干部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财政学会财政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国家特殊贡献专家津贴。被美国世界名人中心、美国传记学会、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载入《国际名人录》《世界名人录》。201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财政学会授予“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
叶振鹏先生从事财政科研与教学工作60余载,培养硕士、博士百余名,勤勉笃行、笔耕不辍、诲人不倦、桃李天下,对我国财政理论研究和财政学科建设作出突出贡献,是新中国财政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新中国财政学教材建设的主要开拓者、中国财政史学研究模式的主要创立者。
他立足中国国情研究理论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财政理论奠基性的观点,为创立和发展我国自己的财政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基础理论和财政改革的研究方面,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研究财政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研究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财政是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枢纽”“财政是社会主义再生产的中介”等观点。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职能包含分配、调节和监督三大职能。1993年在《财政研究》发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构财政职能》一文,提出“社会主义国家的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决定了国家财政由两个部分即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财政组成”的主张。“双元结构财政论”的正式提出,是叶振鹏先生为我国财政制度转型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对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他于1957年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讲义是我国学者自己编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性质的财政学教材。主要参与编写并出版的《国家预算》讲义,成为全国第一本高等财经院校试用教材。叶振鹏同志编写的《财政学(讨论稿)》讲义,之后成为多所院校编写财政学教材的蓝本,1978年人民出版社以《社会主义财政理论》为书名出版,1980年日本日中出版社将其翻译成日文出版。
他探索财政发展规律,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为建立中国财政史学的研究模式和理论方法作出重大贡献。他主编的《中国财政通史》(十卷18册)(201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约800万字,历经14年完成,纵贯先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2200余年,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大、时段最长的中国财政通史。在总体框架上,《中国财政通史》采用立体交叉的构架,不仅研究财政本身纵向的发展变化,而且还研究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纵向变化,进而研究财政与其他几大支柱之间的横向关系。这部《中国财政通史》在2017年荣获中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中国政府图书奖。
这次捐赠源于叶振鹏先生的学生、经济学博士贾绍华教授的介绍推荐。贾绍华教授现任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西北大学研究生导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税收教育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财税政策、财税法治、财税教育理论和实务研究。作为财经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贾绍华教授认为,将叶振鹏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传承下去,于教启智、于学助力、于思裨益,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另外,贵州省厚德公益基金会发起创始人、云鼎书院发起创办人之一李彬先生,也积极为图书捐赠做工作,才让张正言老人的爱心之举得以实现,使叶振鹏教育世家留下的这份文化遗产和家风精神在革命老区得以传承。
根据张正言女士的愿望,后续还将整理叶振鹏先生留下的论著、讲学手稿和本人的图书资料,一并捐赠给云鼎书院,供广大青少年和读者阅读研究。云鼎书院将捐赠的图书整理后编目上架、专柜陈列,免费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