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种子早就成为当地人密不可分的“伙伴”。元谋,这片金沙江畔的热土,为种业发展贡献着元谋力量,“种”出了名堂,也“种”出了未来。
工人给蔬菜种苗浇水(10月21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深耕逾五十载,元谋种子“撒”向全国
元谋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21.5℃,素有“天然温室”之称,这让在元谋生长的种子,总能汲取到更多的阳光和养分。
基于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上个世纪70年代起,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就到元谋进行南繁加代育种,种子在元谋冬日阳光的照拂下繁殖和选育,而后被带回北方播种,来年春天在北方大地上破土发芽。
玉米穴盘育苗(10月18日摄)。新华网 李浩 摄
久久发展的南繁,不仅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着元谋力量。西藏地区和西北、东北等地的青稞、小麦在元谋加代扩繁,一方面缩短了育种周期,另一方面加快了优良品种的推广。据统计,元谋每年可为全国400多万亩的麦类种植提供种子,多种优质麦类品种均在元谋加代扩繁。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元谋已成为以十字花科蔬菜、春小麦等作物为主的国家冬春种子繁制种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南繁育制种中心。为了更好地进行南繁育种,近年来,元谋不断加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提升改造,加快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作物种子基地、育种创新基地。
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10月19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十年磨一剑,专注种子创新研发技术
多年来,众多元谋种业人在自主研发方面持续深耕与创新,元谋的种子,不仅以南繁育种的形式回到北方,也以“自主研发”的姿态,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武成勇与专家查看自研番茄品种生长状况(10月20日摄)。新华网 李浩 摄
云南金诚种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金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武成勇,为了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番茄种子,与科研团队一起艰难攻关十余年,心酸苦楚唯其明白,“我们的使命是要推动中国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切的基础是种子,种子要突破,必须要有自主研发的品种!”
如今,通过近20年的发展,金诚公司已经成为“研育繁推”一体化的科技型种子企业,研发的番茄新品种不仅让当地用上了本土种子,还从元谋走向云南,从云南推广到大西南。2015年至2021年,金诚公司在中国南方累计推广新优品种10万亩,为农户增收3亿多元。
杨长楷(左一)和团队成员观察种子出芽情况(2022年11月4日摄)。新华网 李浩 摄
云南思农蔬菜种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思农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长楷也深知种子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是核心的核心、关键的关键!”深耕蔬菜制繁种领域20多年,杨长楷带领团队潜心育成蔬菜新品种20多个,推广蔬菜优良品种20万亩以上,带动农户增收10亿元以上。如今,十字花科蔬菜已经成为思农公司的主要制繁种方向,产品不仅面向国内,还出口到美国、荷兰、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源源不断的创新,离不开强大的科技支撑。近年来,元谋县先后挂牌成立方智远、朱海山、张仲凯、尼玛扎西等院士、专家工作站,加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等科研及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元谋县现代农业种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仲家楷(左一)与南繁育种专家查看小麦种子(2022年11月2日摄)。新华网 李浩 摄
目前,元谋获制繁种方面的专利14项,制定蔬菜种子生产技术方面云南省地方标准6项。同时,金诚公司、思农公司等企业自主研发的16个蔬菜品种在农业农村部进行了登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效推动了元谋县现代农业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10月21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种”出了名堂,未来是星辰大海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元谋县在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制定《元谋县加快打造“育种天堂”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出相关措施,并组建工作专班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如今,元谋正在紧扣建成“育种天堂”的发展定位,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构建保、育、测、繁分工合作、紧密衔接的现代种业发展新格局。
根据规划,到2025年,元谋全县繁制种面积达5万亩,种子产量500万公斤,产值10亿元以上,建设工厂化育苗大棚80万平方米,种业综合产值30亿元以上。培育优质蔬菜新品种50个以上,良种覆盖率达100%;繁制种基地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80%以上;培育省级以上种子生产龙头企业8家。到2035年,繁制种面积达10万亩,种业综合产值达5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