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实力,除了航空航天、大国重器等项目,也离不开产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拼图。如果说,想在制造行业寻找到产业科技创新的代言人,那么连续举办28年、有家电行业“科技奥斯卡”之称的美的科技月必是首选。随着今年主题为“聚焦、务实、引领”的美的科技月拉开帷幕,一个加速向科技集团跨越的美的集团扩张新蓝图也随之展开。
  全球最高能效的家电技术、下一代制冷技术、下一代净味技术、储能技术、家居大脑等战略性技术,COLMO云璃白+东芝居心地双高端套系和一系列创新突破产品,面向青年人首次颁发的“科技新星奖”,要么是“第一”要么是“唯一”的科技成果,与亿万家庭、园区、企事业单位息息相关……截至今年,美的科技月累积奖励已近5亿元,对项目最高奖励金额达500万元,个人最高奖励金额超100万元。

  10月16日,以“心向光明,共赴未来”为主题的美的远见者大会,围绕储能与机器人两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与发展趋势展开全球性的交流与沟通,这在拉开美的集团第28届科技月的帷幕同时,也见证美的在全球科技创新前沿领域的纵深化突破。
  美的科技月通过一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了这家中国企业从家电制造向科技蜕变的立体化形象。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相对于过去几年,今年美的科技月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向高端、向海外、向B端三个维度的科技突破,折射出美的集团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并重,持续推进四大战略主轴的布局,更洞察出坚守科技创新基因的“不变”,以及持续变革科技创新体系打通产业升维路径的“美的模式”。
  三大维度突破,全面推进战略主轴
  “成为世界领先的全球化科技集团”,这是近年来美的集团战略转型围绕的核心,也是透过此次“科技月”看到的美的集团的战略雄心。
  自2011年起,美的集团就将战略主轴变更为“科技领先、用户直达、数智驱动、全球突破”,业务板块也重新更迭为智能家居事业群、工业技术事业群、楼宇科技事业部、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和数字化创新业务五大部分。
  新的战略主轴擘画的,在《中国企业报》记者看来,这正是美的集团未来产业蓝图,而这正与美的科技月所展示的相呼应。这从今年“科技月”的主题中就可见一斑。具体来说,“聚焦”是科技突破和科研实力的建设;“务实”是从C端到B端,将科技创新为战略落地赋能;“引领”则是通过最前沿技术的创新,打造引领趋势的产品。

  美的集团CTO卫昶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专门提到的“三大突破”,更是给出了围绕战略主轴在科技创新层面的新变化:一是高端突破。从高端产品到高端套系再到高端品牌,让产品和解决方案更具竞争力;二是向海外突破。基于此目标,美的通过海外团队调研用户需求,然后统筹国内和海外资源共同研发,在美国市场的U型窗式空调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三是B端突破。美的正加速从C端业务为主转型为B端与C端并重的企业,科技创新则成为最根本的支撑和底盘。

  比如,在备受关注的B端领域中,美的展示的技术就覆盖了聚焦楼宇科技、工业技术、机器人和自动化业务,以及医疗领域为代表的新业务技术。尤其是当前火热的新能源赛道,美的集团的科技创新规划也早已明晰:产品层面有实现欧洲新A级能效的低碳产品;解决方案层面,有智慧楼宇为代表的家庭能源解决方案;新能源领域和储能领域,有各类储能产品。

  美的蓝橙实验室副主任兼中央研究院机电一体化研究所所长陈文杰透露,美的在机器人产业做了非常宏大的布局,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国际一流的库卡机器人,美的还在机器人整个产业链上,从核心部件和应用层面也做了大量的布局,形成整个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今年一季度,美的打造的国内首个综合性家庭服务机器人小惟上市,具备AI管家、家庭助理、安全卫士,以及科技玩伴四个功能。主在本届科技月上美的AI创新中心又发布“美的家居大脑”,通过家电以及机器人把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这2个最重要的两个空间深度融合在一起。
  可见,美的集团科技创新不仅夯实“科技领先”战略主轴,更是为集团全维度业务和所有战略主轴提供向上的引力,从而让美的集团转型全球化科技集团的脚步大幅提速。
  三大机制创新,夯实“科技领先”底盘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有长期思维,既要有长远规划又需有坚定的长期投入和坚持。在美的集团,这种长期思维早已内化为科技创新基因,并且以强化科研机制来抵御创新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对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的支持上,更是用长期思维考核其产出。
  如果说,长期主义是美的科技创新的“不变”,那么持续探索科技组织体系建设、探索多业务端的技术打通,面向趋势科技寻找跨界合作,则是美的集团为夯实“科技领先”底盘进行的三大“变”。从与美的集团CTO卫昶的交流中,《中国企业报》记者深刻体会到这三大变化背后,美的集团应对产业变革的深刻思考。

  先拿研究机构的组织建设来说,美的集团就人才、研发机构等多层面进行布局。比如在人才结构方面,就有领军人才、青年人才等不同构成。研发机构除了顺德和上海,在德国、美国、日本和意大利也建立了综合性研发组织。据介绍,在基础研究的同时,美的集团还注重技术的规划落地,旨在提升产品化、市场化的能力。

  就在美的2023年远见者大会上,刘力格、葛梦两位美的科技新星分别加入到机器人与能源的圆桌论坛,与全球知名机器人专家、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戴建生教授,以及国内知名储能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张正国教授等专家教授同台对话,共同探讨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其次是技术的立体打通。一方面是全球研发体系的打通和协同,需求可能由当地调研得出,但从产品定义开始,到技术创新满足需求的过程,则是由集团全球研发体系协同完成。另一方面,是B端与C端业务在底层和基础性技术上的共振,这在美的集团内部被称为“共性技术战略项目”,代表性的技术就包括热管理技术、噪音技术、控制技术等等。当然,在ToB和ToC并重的集团体系下,美的还在集团层面进行放权,事业部独立经营拥有弹性机制,也为激发各种差异化技术创新带来可能。通过“2+4+N”全球化研发网络,建立全球研发规模优势,美的研发人员超20000人,其中博士达700人。

  碳中和已从全球共识上升为全球行动。在家电行业的空调产品上,美的经过14年研发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在未来冷媒R290上实现产业化的突破。建筑领域实现超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由此也催生了零碳建筑。美的围绕零碳楼宇,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在光伏、风电等能源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布局,已经在户用和工商业领域分别推出多款产品以及服务。
  再者就是跨界合作、统筹资源。当前,美的集团已经与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不同模式的合作关系,进行更广泛的开放式创新。其中,与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与江南大学在食品领域和洗地机等特定领域进行合作等,还有超过500个与高等院校教授基于项目的合作。有了这些,不管传统领域还是AI、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美的集团的科技创新效率就有了保障。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张正国教授就透露,目前正在与美的在相变储热技术展开合作,这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之一,未来将持续推进储热技术在太阳能热利用、热泵空调系统、建筑节能等领域的应用。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和市场环境的持续巨变,面对中国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通过每年一届的美的集团科技月展示出的科技创新逻辑,以及折射的产业布局,可以洞察出新时代中国企业升级跨越的新路径,也对未来中国制造和中国创新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