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光如流。2023年,已是我走出大山的第24个年头了。这些年来,不知有多少回梦里,我重归雪峰山深处,吮吸着家乡情愁,屋前那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向东流,恰似我绵长无尽的心绪,伴着潺潺声响叙说着来时的路……

02 心怀感念于资江和雪峰山119.png

廖家湾的小溪缓缓向东流


  (一)

  我出生于湘中偏西的农村,年少不幸丧父,长大成人后,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未及弱冠的我从老家应征入伍,由此踏上军旅征途。

  兵之初的记忆很纯粹。因为老实听话,加之有几分灵泛,我在新兵连干上了通讯员,下到老连队先后担任了施工预算员、测绘学员和文书,一年后,被选调到团机关的宣传部门,成了图书室管理员。正是命运中不经意的安排,让我有了和图书朝夕相处的机会,重新点燃离开学校后的读书热情。

  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在五楼那个半椭圆形的大开间里,十余排齐墙高的书架,分类存放书籍,屋内居中摆着一张六七米长的方形木桌,数百个日日夜夜,我默默守候着那些明亮的阅读时光。

  《平凡的世界》就是我在这里看完的,说出来不怕被人笑话,这也是我迄今为止唯一精读的长篇小说。

  作家路遥呕心沥血,耗费13年时间才完成的这部力作,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读者,我从中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农村的场景、还有那些人、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身边。这种感同身受,或许是源自于书中描述的时代背景跟我成长息息相关,虽然说南北地域有别,但是属于七、八十年代的那些特有的印记何其相似?!

  《平凡的世界》那些真实的文字、纯朴的情感再现了生活,我的内心被牢牢牵系着,情绪时常随之欢喜、忧伤。直到读到最后,才如释重负。掩卷长思,不禁感慨于孙少平、孙少安等人物的苦难境遇,更被他们不畏艰辛、勇于奋斗的精神深为震动!

  “磨难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这是当年写下的读后感,从书中我依稀发现了一种人性的光辉和力量,更坚定了自己要奋进向前的信心和勇气。

  列兵、上等兵到一级士官,我满怀一腔青春冲动,竭尽全力去拼闯,岗位由图书室管理员进阶到兼任新闻报道员,既定的留队愿望衍化为长足发展的期许。当时,我留给自己的信条是:青春年代,就应该有战斗的姿态!

  苍天不负有心人。2003年,我们战胜了肆虐的“非典”,也在那年夏季,我通过数月的昼夜发奋,成功考取了军校。在那几年里,我加紧军事训练的同时,始终坚持读书和写作,涉猎的大多是新闻业务知识和文学创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因此连续几年立功。

  “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平凡的世界》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涵,启发和激励了我,矢志军营,执着追梦。

02 心怀感念于资江和雪峰山1092.png

2008年5月,跟随先遣队赶赴茂县灾区


  (二)

  作为一名军人,没有上过战场,难免有点遗憾。我所在的武警交通部队,原来是一支以施工生产为主的工程兵部队,凭借其独特优势,2009年正式纳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这些年来,我随部队参与了多项重大非军事战争行动,亲历了地震、山洪、泥石流、塌方等各种灾害现场抢险救援,也算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经受考验了”。

  犹记得,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时,刚完成新疆采访任务的我正在归队的列车上,获悉后立即请求转赴四川,紧跟救援官兵的脚步驰援灾区。

  当时,我们武警交通部队从全国各地调集的精干力量,从各个方向向重灾区汇聚。由于都江堰至汶川的公路严重受阻,我和前进指挥组的领导和战友,驾驶六驱动力的越野车,冒着频发的余震,从西线公路绕行近千公里,翻越雪山高原,连续两个昼夜兼程,终算抵达了茂县和北川。

  在灾区,目之所及,一片凄惨:被山顶滚落的乱石砸成麻花形状的大客车,还有被砸扁的小汽车,很多物体已经四分五裂;房屋、桥梁等建筑物成了一堆废墟;青翠的高山像是被利刃劈开了一道道伤口,黄色的土裸露在外;原来清澈的河水已经变得浑浊不堪。最让人痛心的是,在路边、废墟旁还有帐篷内,有些人受了伤,还有些人失去了生命……

  后来,我又参加了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深圳光明新区特大山体滑坡等多次重大救援任务,一次次亲眼目睹了灾难现场,那些场景烙印在记忆深处,直接影响了我的人生观。

  2011年,我无意中读到了《西藏生死书》。最初并不清楚其宗义,只是怀着对于书名的一种探奇,翻开了头几页,不曾想这一翻阅,竟然陆陆续续好几年,主要是由于事务琐碎、差遣频繁等诸多因素,至今仍未读毕。

  话说《西藏生死书》是藏传佛教大师索甲仁波切的作品,被誉为当代伟大的心灵巨著,是一本关于生与死的手册。我虽然没有信仰宗教,但是对于书中的阐述还是挺感兴趣的。后来,我才知道:此书在全球八十个国家、以三十四种语言发行超过七百万册,无数人因为这本书改变了对人生和生命的看法。正如索甲仁波切所说:“我对此书有什么期望呢?我希望它能唤起一种无声的革命,让我们以完整的方式来看待死亡,来关怀临终者;并能以完整的方式来看待生命,关怀生者。”

  在我看来,生死既然是自然现象,追求人生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价值。珍爱生命,敬重生命!

02 心怀感念于资江和雪峰山2058.png

2009年3月,采访天山公路英烈事迹


  (三)

  如果说上述两本书主要是意识形态方面相关,那么,《戎涯丝语》就是用实际行动凝集而成的了。

  前面说到过,我是从基层报道员成长发展的。军旅生活教会了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很荣幸,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交给了部队。服役整整20年间,我先后在基层和团、师、军级机关工作过。最为值得纪念的是,我在新闻宣传岗位上的十余年,辗转大江南北,深入基层部队采访,收集了很多一线的素材,采用新闻、文学等多种创作方式,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反映交通兵的真实生活。

02 心怀感念于资江和雪峰山2297.png

2010年,在革命老区采访途中留影


  回顾来路,曾在崇高的天山雪域,深切感慨英雄先辈的的忠诚与奉献;曾在遥远的中哈边疆,见证筑路兵的艰苦与顽强;曾在荒芜人烟的沙漠戈壁,亲历战友兄弟遭遇的险境与坚定;曾在危机四伏的抢险前线,目睹救援官兵们的英勇和无畏;曾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感受军民之间的温暖与情深。我努力用镜头和笔记录下这一切,数千篇(幅)作品见证了为兵而歌的一腔热忱,2013年初,集录一部分发表过的文稿,出版了《戎涯丝语》,做一纪念。

  感恩部队历练了我,感恩党组织培养了我,感恩领导和战友帮助了我。这绝对不是一句虚话,更不是套话,绝对是我发自肺腑的真心话!因此,我在整理个人简历的自评栏中郑重写道:本人出身贫寒,幸得军旅历练,倍感情深恩重,自觉接受洗礼,争取成长进步,携笔从戎廿年。今日重整行装,不忘初心本色,定当再接再厉,续写人生篇章。

  多年来,我执着戎旅,砥志砺行,最大的动力源自亲情。和大多数军人一样,我对家人满怀愧疚。想当初,年少离家、惜别亲友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当兵出发的那天,卧病在床的母亲,眼睛里投过来的期许;年迈羸弱的祖父挥手送别,渐行渐远的身影;还有乘车离开安化县地界后,身旁同龄人的低泣声……

  十年,又十年,1999到2019,恍然间,整整二十个年头过去了!年届不惑之时,我主动申请了退役。

  很多时候,人生很难区分起点、还是终点。携笔从戎,曾经澎湃是对青春的注解;毅然转身,也是对响应军改、更是对家庭最好的报答。但愿《戎涯丝语》能够表达出衷肠几许。

02 心怀感念于资江和雪峰山2939.png

2018年春,在湖南老家马渡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