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连续第8年举办,200多位跨界嘉宾、1000多家公益机构代表在武汉共议公益高质量发展,并见证“中国样本”开放研究计划的启动。

  5月21日下午,在中国互联网公益大会上,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主办,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承办的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互联网公益助力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主题论坛顺利召开。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湖北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崔先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公共事务总监张海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助理秘书长韦丹丹等相关领导及嘉宾出席会议。

  近年来,基层社会组织作为最了解并近距离解决社会问题和需求的一线机构,正逐渐成为中国公益领域的重要力量,迸发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基于活水计划项目支持基层社会组织借助互联网公益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有效实践,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承办该主题论坛,为行业伙伴提供可借鉴模式,并邀请各界代表共同探讨如何更好支持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来自湖北、江西、贵州等多省的项目县(市、区)政府部门、县域基层社会组织代表、行业伙伴等关注和支持乡村发展的同仁们共同与会,近3000余位公众通过线上网络直播参与。


互联网公益助力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主题论坛顺利召开


  湖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先华指出,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开展的“活水计划赋能行动”,是深入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动员社会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湖北省共有6个县(市)作为活水计划项目试点地区,以赋能基层社会组织为抓手,有效探索了推进乡村振兴新模式。


湖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先华致辞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表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基金会秉承的根本宗旨。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立足新的起点,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将不忘初心,接续努力,紧紧围绕中央“三农”工作各项决策部署,以“助力乡村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为使命,主动求新求变,聚焦产业发展、人才发展、乡村建设、乡村社会事业、社会动员五个工作方向,立足自身优势,为实施乡村振兴公益项目发挥社会资源创新实验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致辞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活水计划办公室副主任马楠楠围绕“互联网公益助力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实践”进行了主题分享。活水计划赋能行动在腾讯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围绕“强能力、抓项目、聚资源、建机制”四个方面专项支持基层社会组织发展。三年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精心搭建工作平台,主动发挥基金会自身优势,积极链接社会帮扶资源,实现了这一项目在贵州、四川、湖北、江西、重庆等12省104个县市落地实施,紧密结合本地实际需求,打造支持当地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公益项目,培育了一批扎根本地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基层社会组织,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案例发布环节,瑞森德高级咨询师、活水计划传播与影响力建设顾问孙成发布《活水计划——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社会组织赋能行动案例集》。从筹资动员、品牌项目打造等多个维度进行分享,展示了基层社会组织在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路径,为行业伙伴提供有益的可借鉴模式与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陶传进表示,对县域公益组织一些优秀的做法进行案例梳理与把握是推进县域公益的一个关键举措。县域公益作为当下公益行业里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先性领域,在项目运作的技术体系、价值产出、筹款与传播等的深层次原理仍有待日后解决,它们之间的自洽体系勾勒并形成一个闭环,是接下来还要去完成的艰巨挑战。

  案例分享环节,县域基层社会组织代表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围绕“整合县域本地资源网络,有效开展筹资动员”、“打造乡村振兴公益品牌项目,促进县域公益生态良性发展”、“有效提升县域社会组织可持续能力,搭建县域支持者网络”三大主题分享如何助力基层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找到“突破口”,有效承接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

  会议最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委副书记,区长邱伟、腾讯公益行业运营负责人焦建宁、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移动互联网部副主任李楠、湖南省大爱无疆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康勇忠、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项目主管许英作为各社会力量代表参与圆桌讨论,共同探索如何更好的支持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圆桌讨论


  未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将持续探索互联网公益助力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惠及更多的地区和社会组织。通过机构支持和平台搭建,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基层社会组织的作用,促进共同富裕社会建设,确保帮扶资源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让“赋能”变为基层社会组织自我发展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