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天津生产基地的一面文化墙上,记录着公司从1991年成立到2023年间不同年份的关键词,每个关键词的下方都标注了同年的销量数据,用最直观的方式,佐证着这家公司在中国过去30多年中取得的巨大成功。从1993年仅销售12117辆汽车,到近年来年均近200万辆的销量,截止2022年,一汽-大众已经累计产量超过2500万辆。



  依靠庞大的保有量,一汽-大众生产的汽车随处可见,在实现自我进化的同时,亦深度参与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文化墙的尾端,一汽-大众将2023年的关键词定为“笃行”,并在下方用12个小字进行了进一步诠释,即“笃行致远、笃行实干、笃行革新”。

  “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一汽-大众总经办企业品牌公关总监薛松凝练解读了“笃行”的精神内核。


一汽-大众总经办企业品牌公关总监薛松


  五一前,《中国企业报》相继考察一汽-大众长春、天津、青岛生产基地,与生产一线员工面对面深度交流,探寻一汽-大众笃行的“关键变量”。

  体系力的韧性

  一汽-大众的企业DNA中自带一种逆境而上的韧性。

  长春基地内,有一间荣誉室,里面一块小小的褐色牌匾上,记述着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的祝福。

  长春生产基地办公室主任卢祥介绍,1988年德国大众北美威斯摩兰因市场萎缩停产。这座具有年产30万辆轿车生产能力的工厂,主厂房有26万平方米,仅焊装车间就有13条自动焊装线,611台设备,62台焊接机器人。

  彼时国家外汇有限,为了尽快上马轿车项目,一汽决定购买该工厂设备,经过数轮艰苦谈判,德国大众同意出售,但必须自行拆装运送回国。



  为了这次技术门槛极高的“海外购”。一汽方面派出了98名技术人员,每天平均工作10小时以上,历时21个月,生生将整个工厂“搬”回了长春,并且组装后正常使用,一汽-大众技术团队所展现出的专业度和韧性,令美国同行深感钦佩。

  如今,一汽-大众已从创业初期时“弱不禁风”的小草,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

  数据显示,建厂以来,一汽-大众累计向国家缴纳各项税金超6000亿元,近年来每年上缴利税约400亿人民币,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贡献近50万个就业岗位,布局长春、成都、佛山、青岛和天津五大基地。

  作为一汽-大众在国内的第一家工厂,“长春基地的定位就是顶梁柱、压舱石。”一汽-大众长春生产基地党委副书记高启政介绍。


一汽-大众长春生产基地党委副书记高启政


  与其他四家工厂不同,位于总部的长春基地,成立时间最长,员工最多,生产车型最为复杂。长春基地目前整体规划产能为90万辆,总共生产12款车型,大众品牌7款,奥迪品牌5款。截止2022年,长春基地累计生产整车1466万辆,占一汽-大众2455万辆中的60%。

  五大生产基地中,长春基地的员工平均年龄为38.6岁,是其中名副其实的“老大哥”,这个数字比员工平均年龄最轻的天津基地大了10岁。如何将老厂区打造成标杆工厂的战略目标?长春基地着力持续提升效率JPH,奥迪三条生产线A4L、A6L和Q5L的JPH提升幅度名列公司前三甲,TST(生产兑现率)指标达到100%,位列德国大众康采恩集团第一。

  五大基地中与长春距离最近的天津基地,于2018年8月投产,总投资194亿元,共生产探岳、探岳X、探岳GTE、奥迪Q3和Q3轿跑,两大品牌共5款车型。作为一汽-大众生产布局的收官一环,天津基地开启了生产革新的全面提升。


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党委副书记高解放


  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党委副书记高解放介绍,天津基地的成本数智化稳步推进,优化成本12%,累计完成96项自主数智化研发,节约成本3200万元,助力分公司节拍提升至65JPH,节约工时每年6万人时。

  更为重要的是,天津基地从规划之初,便全面贯彻“绿色工厂”的设计理念,仅环保投资额就超过3亿元,万元产值能耗仅为7.66千克标煤,远低于行业水平。此外,自然采光比例达到87%,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措施,使天津基地成为天津市首家“无废”企业试点单位以及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工厂。



  投产于2018年5月青岛基地则是一汽-大众爬坡最快、综合产能利用率最高的工厂。

  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冬将青岛基地的成功归功于数智化升级。比如,焊装车间的1036台机器人自动化率达到93,8%,通过AGV运输零件、机器人自动抓取和自动焊接,使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总装车间生产环节实现全方位可视化,所有车间设备实现100%联网,实现日产1408辆整车,汽车制造效率达到全球企业行业前30%。


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冬


  诸多成绩的背后,无论是位于长春本部的大本营,还是2018年相继投产的青岛、天津基地,一汽-大众各分公司管理层强调最多的依然是数智化发展背景下的产品质量,近乎“执拗”的造车理念,与一些仓促上马的新势力汽车形成鲜明对比,一汽-大众用30年不改的韧性践行着对于汽车行业生产制造的敬畏之心。这种敬畏,最直接的反应在了生产一线员工。



  雕琢工匠

  《安庆路5号》是一部深度记录一汽-大众过去30多年发展历程的编年史,采编团队采访了超过100名亲历者。书中描述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其中,一汽-大众对于一线员工的培养机制令人印象深刻。

  书中详细记录了吉林省劳动模范金涛的成长历程,2000年加入一汽-大众的他起初是生产线的一名操作工。;凭借努力,2003年他从200多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转为电气维修技工。

  彼时奥迪在华销量大幅攀升,产能压力巨大,金涛和团队七八个人连续奋战八个昼夜,将奥迪A6L的生产线从日产160辆提升至380辆。“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团队的重要性在那一刻体现了出来。”长春基地的会议室,金涛讲述那段过往,依旧记忆犹新。

  2013年,国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汽-大众管理层就把金涛所在的工作室做成了品牌工厂,在后期取得的诸多荣誉后,这个工作室最终进阶为如今的“劳模工作室”。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

  自此,一汽-大众正式迈入“怀匠心、铸匠魂、守匠情、践匠行”的工匠雕刻之路。

  2023年4月27日,202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来自一汽-大众长春生产冲压中心模修车间的高级技师牟少志凭借创新开拓、带队攻坚等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吉林工匠年度人物。



  无独有偶,另一位来自一汽-大众的工匠楷模范英男,立足焊装岗位创新求变,通过积极拥抱数智化技术,实现工艺质量、设备挖潜的重大提升,节约开发成本500万元,节约备件130万元,能耗降低8%,他在近日举办的“2023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专家交流大会”上,被评为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专家库国家级专家。

  “能不能造好车,一汽-大众始终坚信技术和管理水平高下在于人。”高启政说。为此,一汽-大众建立了多维度的培养机制。

  以设立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例,借助师徒制、传帮带等模式,目前一汽-大众已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集团级和公司级工作室超20个。



  刚刚获得全国五一奖章的牟少志,2015年建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当时只有2人,如今已经成为拥有27名技术人员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金涛、牟少志、范英男是一汽-大众一线员工匠人精神的缩影,展现了在中国汽车产业从生产制造转型生产“智”造的不懈努力。

  雕刻工匠,敬重劳模。

  五一前夕,一汽-大众向吉林省图书馆捐赠《至精至善》工匠书籍,举办“工匠文化图片展”,弘扬工匠精神,发挥标杆价值。

  这部书共记录15位工匠从基层员工成长为项目带头人,并建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业工作室的历程。

  这也使一汽-大众成为首家为一线工匠著书立传的企业,这一次,一汽-大众又走在了时代潮头。

  《安庆路5号》第126页中有一句话意味深长,“合资公司是最难经营的公司,合资双方既要相处愉快,还得维护双方股东的权益,就像跟高手下棋,能不能学到本事,就看自己的了。”

  培养人才、鼓励人才、尊重人才,敬重人才。一汽-大众将人才考核评聘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提供匹配人才的薪酬体系,强化企业创新的驱动内核,用实践注解“工匠精神”,使企业效益和员工价值同频双赢,成为一汽-大众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拼图,合力打造生产制造可靠性汽车的终极闭环。

  事实上,产品质量过硬的良好口碑一直是一汽-大众的“标签”。



  早在1996年4月8日,一汽-大众在珠海海湾酒店举办了一场备受关注的发布会,主题是“捷达60万公里无大修”,当时曾轰动一时,一汽-大众也凭借硬实力在无数国人心中种下了产品质量过硬的种子。

  彼时,捷达发布的第一条广告语,时至今日依然令人难忘——“捷达,奔行在中国大地的梦”。过去32年,笃定前行的一汽-大众,用超过2500万辆的过硬产品书写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梦”,在产业布局、生产品控、经营管理、环保理念、人才培养、企业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成为业内公认的头部标杆和中德合资成功的商业范本。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像长春基地这样“工龄”超过30年的老厂区,也在不断克服建厂初期厂房规划受限的诸多掣肘,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老厂区,新飞跃”,不断优化智造和数字化生产环节,使老厂区非但“不过时”,还与时代携手同行,凭借丰厚的底蕴和工匠精神,用产品质量为汽车行业树立标杆。



  长春基地如此,青岛基地、天津基地这两个投产5-7年的新工厂,则更成为一汽-大众致力打造“绿色智慧工厂”的全新引擎,依托业界领先的高度自动化率和德系品牌严苛的质量标准,共同守护着一汽-大众产品质量的金字招牌,成为一汽-大众下一个30年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汽-大众的“中国梦”仍在继续。从这个角度看,时代赋予了一汽-大众千载难逢的契机,生逢其时的一汽-大众也丰盈着这个滚滚向前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