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消息显示,2022年我国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重仅为9.7%,远低于30%的世界平均水平。而《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国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到2030年占比达20%以上。

  时间紧迫已然压力不小,与此同时,受欧盟碳关税政策落地等影响,国内外下游行业纷纷提出要采购“零碳钢”或“低碳钢”,甚至明确必须是电炉冶炼。

  两面夹击之下,冶金行业更要面对的另一个现实是,电炉冶炼的主要原料——废钢严重不足。

  据中钢协副会长骆铁军透露,废钢放开进口两年多来,进口量一直维持在55万吨左右的水平,远远低于周边的印度、越南等国家。基于此,钢协提出了修订进口再生资源标准,现在已列入国家标准委今年的修订计划,希望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给予大力支持。因为废钢是今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资源,理顺废钢的政策环境将逐步重于铁矿石的份量。为此,中钢协建议国家部委建立部际协调机制,统筹研究解决电炉和废钢相关问题。

  复盘一下废钢进口。2019年环保政策收紧,自2019年7月起,废钢被作为“洋垃圾”的一种——固体废物而明确限制进口,直至2020年底。但犹豫现实的需求和行业的呼声,自2021年1月1日起,符合《再生钢铁原料》(GB/T39733-2020)标准的再生钢铁原料,不再列入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废钢进口得以重启。数据显示,自2021年放开进口以来,我国年度废钢进口量维持在55万吨左右,远低于2018年及之前年份的水平(2018、2017、2016年分别为134、232、203万吨),主要原因是因为《再生钢铁原料》(GB/T39733-2020)的政策要求,对进口料的标准要求比较严格,进口门槛被提高,从而限制了进口的数量。

  如今,减碳目标之下,废钢的用量必须大幅提高,国内资源有限,进口政策需要调整。废钢作为钢铁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进绿色低碳冶金的发展。所以,把废钢等同于“洋垃圾”的判定是不准确的,扭转了这个观念,才能使其尽早“归队”,在双碳目标的达成中,发挥“先行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