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鼓励、规模化量产、商业化试点……记者注意到,近期,从政策面到技术面再到产业面,自动驾驶迎来密集利好。一些头部企业推出新产品,加快商业化进程。
湖南长沙有一位无人出租车(robotaxi)的铁杆粉丝——陈先生已乘坐百度无人车600多次。无人车已经成为他上下班通勤的首选出行方式。“一开始体验无人出租车是因为好奇,自己也会比较紧张。现在无人车已进化成一个老司机,上路表现越来越自信。”
陈先生说,刚开始试乘时,无人车出于安全考量,面对前方车辆违停的情况还会选择长时间停车、等待,但现在,根据他个人的体验,无人车已经能处理得比较顺畅了。此外,在行车速度、遇到红绿灯和斑马线时提前减速等方面,无人车也表现得越来越自然。
在7月21日召开的2022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正式发布第六代量产无人车Apollo RT6,有望于2023年下半年小批量投入到萝卜快跑试运营。据介绍,在相关政策法规的允许下,Apollo RT6可以实现无方向盘自动驾驶。据百度一季度财报,其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订单量达到19.6万单,比前一年翻了11倍。截至目前,百度Apollo测试车队规模已达500辆级别,获得专利数3700余项,位居中国第一,在世界范围内的近30个城市开放道路测试,测试总里程超过2700万公里。
这是中国自动驾驶快速发展的缩影。7月19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联合发布《汽车工业蓝皮书: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预计,到2025年,我国部分智能网联商用车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20%。商用车自动驾驶运营场景方面,在车端、路端、云端与网端的逐步建设与完善过程中,车路协同将逐步走向规模化与市场化,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60亿元。
自动驾驶迅速发展的背后,是政策、技术、产业的共同推进。《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鼓励无人驾驶行业发展的政策利好频频释放。
地方上,作为全国首批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城市,重庆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永川区)自动驾驶车辆无人化测试通知书》。广州发布《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明确对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L3自动驾驶及以上级别的车型,按照每个车型1000万元给予整车企业奖励,单个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据了解,目前,各大主机厂量产车辆辅助驾驶等级大部分为L1和L2,并逐渐向L3演进。部分科技公司直接研发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并在部分城市路段或特定场景下进行测试,如城市郊区道路、部分高速公路/快速路、园区等。
自动驾驶商用化也有新进展。7月20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介绍,正式开放国内首个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百度和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获许企业,将在北京经开区核心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投入30辆主驾无人车辆,开展常态化收费服务。这标志着国内无人化出行服务从示范运营迈入商业化试点新阶段。
北京市自驾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将持续深化无人化技术验证迭代,以政策创新赋能商业化探索需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产业步入整车无人化阶段。
业内也指出,应用场景是商用车自动驾驶落地的关键,需要考虑不同场景下客户、渠道、供应链、运营等因素,进一步完善相关场景下的标准法规。
关于未来自动驾驶商用车场景产业竞争格局,蓝皮书认为,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与互联网巨头公司、场景需求方之间的关系将日益密切,供应链协同、用户运营与生态融合,产业生态布局逐步完善。企业在解决当前技术难题的同时,需要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型。(记者 班娟娟 北京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