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喝好酒”、“喝名酒”已逐渐成为白酒消费新趋势。对于白酒企业来说,回归本真、以匠心酿造一瓶上乘美酒,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成一道必答题。
在“品质”求精的道路上,四特酒可谓是永不止步。在产品品质方面,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廖昶提出“守正创新,务实竞进”的要求。多年以来,四特酒不断强化从“每一份原料”到“每一道流程”的质量闭环,同时坚持品牌建设,让产品力、品牌力“两架马车”并驾齐驱,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正本清源,从源头保证品质无懈可击
四特酒的高品质体现在酿造过程中的每项环节。樟树,作为特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拥有温润的气候和四季分明的特色,古人赞其山川形胜为“层层碧嶂来无尽,滚滚清江远莫追”,当地知名的阁皂山被唐高宗御赐敕封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赣江中上游的优质水源,鄱阳湖平原的丰饶土地,孕育出繁盛的“稻文化”,成为四特酒优质酿造原材的大本营。
四特酒甄选精良赣鄱大米为酿造原粮,将整颗稻米不经浸泡、粉碎直接固态发酵,最大限度减少原粮中营养元素的流失,使大米的自然风味完全融入白酒之中,不仅自然健康,香味也更加纯正、浓郁。
曲为酒之骨。四特酒的酒曲是采用面粉、麦麸、酒糟按一定比例精制而成的大曲,在国内白酒产业中独树一帜。380间曲房内,每天都有制曲工人在40℃以上的温度中翻曲、搬曲,并严格控制室内温湿度等参数,以保障每一方酒曲的质量。
值得一提的还有四特酒的发酵窖池,以龙虎山特有的红褚条石垒砌而成,其本身含有复杂的微量元素,长期发酵养成庞大独特的有益微生物生态体系,在发酵过程中,可大大增强酒体的矿化与活性,众多复杂的有益菌群充分融合,造就“清香醇纯”的稀世特香。
为确保卓越品质,四特酒严格把关“每一份原料”与“每一道流程”。在工艺上,以“清江土烧”古法流程为基础,创新总结出“12353”特香白酒工艺密码,同时引进现代化的酿造设备与流程,生产出满足现代消费者口感,又独具特色的高品质特香白酒。
从历史中走来,四特酒凭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出众的产品品质赢得了行业认可。2010年6月,四特酒“12353”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四特酒祚延园厂区被认定江西省首批工业遗产,四特酒酿制工坊获批“宜春市首批非遗工坊”。四特酒还曾荣膺“中华老字号”称号,此前,还五次被评为江西省优质名品,并获得“中国白酒国家评委感官质量奖”“2022年中国酒业百强”等众多殊荣。
守正创新,从标准的践行者到制定者
如果说,在白酒行业,四特酒是高品质标准的践行者,那么在特香型白酒领域,四特酒便是国家级标准的制定者。
中国白酒香型的完善,需要经过不断的考察、论证,并由权威专家进行认定。1987年,中国白酒界泰斗沈怡芳亲自品尝了四特酒,认为其确是好酒,但对其到底属于什么香型难以定论。1988年,沈怡芳亲临四特酒厂进行考察,通过察看生产车间以及和技术人员交流,对其独特的酿造工艺有了深刻了解。
在同年3月于北京举行的质量汇报会上,沈怡芳系统介绍了自己在四特酒厂实地考察的情况。并和会上专家从色、香、味、型各方面对四特酒进行了品评,最后,中国首席白酒专家周恒刚提出了“特香”的叫法。同年4月,周恒刚、沈怡芳等全国知名白酒专家齐聚四特酒厂,确认了四特酒“特香型”为中国白酒新的香型。
高标准成就高品质。此后,四特酒致力于推动特香型行业标准建设,2005年,四特酒承担了《中国特香型白酒》的标准制修订工作。2007年,《特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发布,对特香型白酒进行了深入科学的总结。
2017年,四特酒编制起草的《特香型基础酒》和《特香型白酒酿造用大曲》通过地方标准专家评审会,从原粮、大曲到工艺操作的各环节关键控制点,促进了特香型白酒生产技术工艺标准化和规范化,也为白酒行业的持续高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求强求变,高质量发展再提速
除以工匠精神筑牢品质之魂外,四特酒也在品牌突围方面求强求变。在传统的品牌建设渠道上,四特酒品牌形象广告高频投放至火车站、汽车站、路牌、商场等空间,扩大品牌声量。“四特东方韵”高铁品牌专列则进一步实现了对华南地区的高覆盖和强渗透。
高质量的产品品质配合高质量的渠道推广,四特酒频频打出跨界合作“组合拳”。通过与《闪耀吧!中华文明》《主厨的荣耀》《闪耀东方》《圆桌派》等现象级卫视栏目IP强强联合,用文化串联起品牌与观众心与心的距离,软性绽放品牌的高声量。
同时,在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中国特(兼)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等行业大会上,也不乏四特酒的身影。多元的产品线,深厚的品牌文化,为推动白酒行业实现高质量不断贡献力量。
在这个追求品质的时代,四特酒始终如一,历经淬炼而更显醇厚。它坚守古老技艺的传承,不断追求酿造工艺的极致,每一滴酒液都凝聚着匠心独运的智慧。未来,四特酒将继续传承古法酿造技艺,坚守品质初心,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卓越的美酒体验,推动四特酒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