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地缘政治环境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科技革命和产能行业迭代所带来的冲击,法律行业增长的“变速”似乎成为近几年行业共识,但“换档”会是不利信号吗?还是预示着法律行业将从野蛮生长的高速增长,过渡至可持续、稳健的匀速发展?亦或是迈向更成熟的阶段信号?
降速提质,法律人才市场迎来新关注点
早在2023年年初,上海浦东新区发布了“1+1+N”人才政策体系,将“法律人才”列入到急需领域之一,从就业支持到生活保障,多维度为法律人才来沪提供制度保障。不仅是制度层面的“利好”,根据Hudson翰徳的求职观察,一线城市法律人才的薪资起点往往高于其人才服务市场平均薪资水平的30%-50%,且法律人才在入职后五年内,其薪资涨幅也会高于市场上其他职能部门的涨薪幅度。另外,从法律细分领域看,能快速上手诉讼、知识产权、数据保护或者隐私合规等业务,具备丰富经验的中年律师也逐步成为律所与企业争抢的“新宠”。由此可见,法律行业虽有发展“变速”,但市场热点人才需求依然在不断增多。
传统存量赛道,“转身”也是前进
在人才新热点需求不减的同时,市场对于人才能力和服务机构的要求正在水涨船高。身处“降本增效”的投资大环境,如何在投融并购市场中进行存量博弈,挖掘业务需要成为每个律所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正成为国内投融并购领域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之一。同时中西部省份的基金数量和规模的逆势增长,也证明了二、三线城市的投资能力圈正在扩大。不少勇于拥抱变化的律所“先行军”已转向选择潜力更大的中小企业和中西部省份,努力开拓投融并购的新蓝海。
合规交叉赛道,双引擎叠加新活力
不仅是硬科技、新能源及矿产等行业赛道的兴起,使法律行业在投融并购市场有了新的风球;在“绿色”与“数据”双引擎的交叉驱动下,要求提供配套合规服务的法律诉求发展正猛。譬如,ESG合规已成为法律合规领域的新图景。不仅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意识到ESG合规与企业投资的关联性,选择将ESG合规作为宣传热点,相继发布的“碳中和”宣言,使得投资价值显像化;类似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等国内传统企业,及联合利华、宝洁等国际快消巨头,也在国内“双碳”政策号召下对ESG合规进行积极探索。
同时,数据隐私与安全在企业ESG评级的权重或可高达30%,叠加国内数据安全的监管政策从紧从严的影响,更多企业开始察觉到对熟悉数据合规人才的紧迫性。根据Hudson翰德编制的《2023年翰德人才趋势报告》及今年前三季度观察,数据合规已是近两年来法律人才缺口最大的细分板块。像中石油、中国移动等多家央国企,早将数据合规视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也专门成立数据合规团队,扮演“刹车”角色。合规人才需求持续走强,为企业数据安全等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智库支持。
法律人的出海高地,从“内卷”到“外溢”
近年来国内行业“内卷”之势迫使不少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但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对出海企业的海外合规管理提出了更全面、更高层次的要求。不管是重要关注外派人员劳动法律问题的制造型企业,还是需要海外药品知识产权布局的创新药企业,都需要海外法律合规,甚至需要综合性的合规管理体系。以游戏企业为例,在出海游戏的知识产权合规、目标国家/地区的法律合规、海外推广的内容合规、国内外监管机构对数据出境的法律义务等均有各类合规需要。出海企业要想在海外取得更好发展,建立配套的海外合规管理体系几乎是标准配置,其对于懂得涉外业务的法律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随着出海企业的增多,寻求能有效解决跨国争议的专业律师也成为出海企业的切实渴求。
大变革时代下,法律人的“盾”和“剑”
科技革命以及新兴行业的交叉发展促使法律服务需求朝着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也引发了法律行业的变革。在面对不确定性极强的行业变革时,Hudson翰德发现守底线、有“yes and”心态及能听得见“业务炮火”的法律人更能受到客户与雇主们的青睐。
法律人的职业价值离不开专业的法律知识,但法律职业价值的内核是懂得坚守法律底线,尤其是在市场环境不确定性愈高的时候,守住底线的价值愈发显著。企业发展不止在眼前,更在未来。对于企业而言,法律合规既是守护企业长期战略资源以及核心资产的中坚力量,也是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第三曲线(第一和第二曲线分别是创新产品和融资)。所以法律人要坚持为企业的“长期主义”守好最后一扇门,才能帮助企业走正确且长远的路,实现品牌长青。
如果说守住底线是法律人的“盾”,那么“yes and”心态则是法律人最好的“剑”。在市场不明朗,企业短期生存压力大的环境下,“yes and”心态强调更开放和灵活,不仅带动法律人转换“yes but”的思维方式,灵活解决企业的短期生存问题,成为企业的致胜“九号球”,为业务赋能,成为“法律+”的斜杠人才。
听得见炮火的法律人,先看见未来
在“业财融合”已被财务领域封为圭臬的时代,“冲在业务前面的法律人”,也将在未来拥有更强的职业韧性。当下,仅提供单一法律咨询的“专业法律顾问”已经无法满足客户/雇主的期待,提供有价值的法律方案的“行业法律专家”才能抓住客户/雇主的痛点。究其根本是“行业法律专家”更靠近企业的“业务前线”,听得见企业的“炮火声”。可以想象,如果企业的法律顾问不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和业务情况,回避与业务同事交流,是很难提供可落地执行的法律方案。一个优秀的法律顾问,不仅要深度渗透了解企业核心业务及运营模式,把控流程,更要保持与业务同事的常态化沟通,紧跟业务发展,全方位赋能业务决策,为企业在商业谈判、合规、退出收益等层面持续地创造商业价值。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大环境的客观事实,不会撼动法律人的初心,更或许是法律人的契机,让人能沉淀思考未来的路,更好地蓄势待发。现阶段正是法律人回归行业本质、内炼核心优势、拥抱市场变化,深耕专业、吃透行业的好时机。能抓住这次机遇的法律人,就可能成为自己的下一波红利。
无论面对法律行业的乘风或是逆风,有所变、有所为的法律人,才能矗立于不确定时代的浪潮之上,有所守、有所得。